股權質押融資是指公司股東將其持有的公司股權出質給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以獲取貸款的融資方式。股權出質登記抵押的推行,為社會存量資金轉化為創業資本架起了金橋,有力地促進了資本市場的繁榮發展,為企業融資提供了有效的途徑。但從調查現狀來看,當前在實施股權質押融資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股權質押融資的風險依然大于傳統資產擔保的融資
近年來,許多金融機構開始受理中小企業的股權質押貸款業務。盡管這種融資方式受到中小企業和部分金融機構的推崇,但是對于債權人來說,股權質押融資的風險依然大于傳統資產擔保的融資。這些風險制約著股權質押融資的進一步發展。基于這些問題,許多審批嚴格的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對于股權質押貸款仍持謹慎態度。
2.股權登記托管率低
公司股權實行第三方登記托管,是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融資的前提。過去銀行之所以不辦理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融資業務,主要因素就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沒有像上市公司那樣實行第三方托管,也無政府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手續。
3.機制建設不足導致非上市公司股權轉讓存在障礙
在股權質押融資中,如果企業無法正常歸還融資款項,處置出質股權的所得將成為提供融資機構不受損失的保障。上市公司的股權處置較為簡單,在主板市場上進行交易即可,但非上市公司股權的處置就比較麻煩。
4.宣傳不足導致企業和投資機構對股權質押融資缺乏認識
企業自身缺乏責任意識,許多企業在申請登記時由于忽視對市場的調研,對企業的發展缺乏長遠規劃,在選擇行業上比較盲目,對企業在經營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往往估計不足,結果造成一旦遇到大的問題就只好關門了事。加之法律意識淡薄,在企業停業時不按《公司法 》的規定清算賬目、公告、辦理注銷登記,誤認“吊銷”為一種逃避法律責任的手段。企業自身的不誠信也在客觀上加重了金融機構“惜貸”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