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可長期參加生產經營而保持其原有的實物形態,但其價值是隨固定資產的使用而逐漸轉移到產品成本中,于是就產生了固定資產折舊的問題。固定資產折舊即指一定時期內為彌補固定資產損耗按照規定的固定資產折舊率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或按國民經濟核算統一規定的折舊率虛擬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它反映了固定資產在當期生產中的轉移價值。為保證企業簡單再生產,同時實現期間收入費用的正確匹配,企業必須在固定資產有效使用期內計提折舊。
在計算固定資產折舊分配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固定資產的修理和維修等日常營業費用,這是因為折舊與修理和維修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互關系:第一,資產的預期使用年限直接與維修和修理的程度有關;第二,由于大多數資產均包括許多不同使用年限的部件,許多所謂修理實際上是重置;第三,在資產的使用過程中,效率在逐年下降,特別是當缺乏必要的和及時的修理和維修時,下降的速度更快。在實際工作中,企業一般應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企業在實際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照提折舊,從下月起不提折舊。固定資產提足折舊后,不論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計提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